首页 >>专题专栏 >>正文

秦皇岛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办公室 时间:2022-01-18 浏览量:2155 字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和《河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的通知冀政发〔20216)精神,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2025年,全面完成《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建成与“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完成提档升级,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4%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2。实施体育+行动,推动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等多元化融合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亿,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实施河北省“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编制市、县两级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年)。探索利用“四荒”土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和存量房产潜力,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同步增设科学健身指导和体育文化宣传设施。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不少于7个、全民健身中心和公共体育场馆不少于4个,每万人拥有足球场数量达到1块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项目不少于30个。(责任主体:各县、区政府,秦皇岛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以下各项任务责任主体均涉及各县、区政府,秦皇岛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不再列出;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场馆硬件设施更新、维修与日常管理,保障使用安全,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落实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加大场馆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力度。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分时段向社会开放鼓励专业机构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举办三级联动、项目覆盖广、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系列赛事活动,每年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低于120场次,社区运动会不低于5项次。广泛开展广场舞、健步走(跑)、八段锦、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户外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大力发展群众三大球运动,推动轮滑、台球、冰雪、帆船(帆板)等时尚运动项目发展。持续开展新年登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推进一县一区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建设,扶持举办体现本地区历史文化、民间、民俗体育赛事活动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承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广居家健身和线上健身活动。(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旅游文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品牌赛事塑造计划。持续打造悦动港城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品牌,丰富一县一区一品形式内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冰雪运动会、足球联赛等一批品牌赛事建设。加强体育文化交流,积极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京津冀品牌赛事活动。提升秦皇岛国际马拉松、北戴河国际轮滑节、中式台球国际大师赛、世界徒步大会、秦皇岛国际帆船赛、秦皇岛城市网球联赛等精品赛事知名度,打造地域标签、城市知名度,不断扩大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壮大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队伍。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健身达人、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教科研人员、公益志愿者等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每年培训体育社会指导员不少于300人。依托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完善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搭建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上岗制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地建设,在全民健身中心、公园广场、街道、社区等设立全民健身指导站点。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提高上岗率和服务质量。大力倡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面向大中学生和社会人士招募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健全市、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站,鼓励有条件乡镇(街道)的设立监测站,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到2025年,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显著提高。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知识及运动项目科普大讲堂,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运动伤病预防、运动康复知识宣讲。加强科学健身理论、方法研究,探索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下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方案。(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体系。构建以市、县两级体育总会为枢纽,以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培育基层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推动县级体育总会全覆盖,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鼓励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立和培育更多的健身俱乐部、自发性健身团队和全民健身站点。(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社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推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强化评估结果对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的引导作用。(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大对各级群众体育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全民健身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赛事运营、健身指导、宣传推广等专业素养。畅通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建设我市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定、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全市各大中型体育场馆、经营性体育设施数字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市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互联、互动,实现全民健身信息资源共享。(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资源规划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促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突出问题的体育干预。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扩充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作用,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赛事活动。在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制度,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举办职工运动会。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积极开展适合妇女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鼓励农村利用农民丰收节、传统节日开展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和农民运动会。推动无障碍公共健身设施建设,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和残健融合的体育健身活动。(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加快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结合现有场馆以及各县(区)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研究制定冰雪场馆设施规划布局,推广建设四季可用、可拆装的冰雪场地设施,搭建冰雪场馆运营管理平台,打造冰雪运动健身和教学集聚区。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冰雪运动场所安排一定时段免费向社会开放,打造海港区抚宁区北部山区、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滨海景区两个冰雪运动场地群,推出长城冰雪、滨海冰雪、乡村振兴冰雪、温泉冰雪、红酒冰雪5条冰雪体验线路,推进建设不少于30片嬉冰嬉雪场地,满足市民冰雪休闲娱乐需求。进一步丰富冰雪运动产品,形成贯穿全市、点线结合、冰雪交错的大冰雪格局,努力将冰雪运动打造为带动冬季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实施冰雪品牌赛事活动带动计划,以“秦皇岛之冬•欢乐冰雪季”为主题,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冰雪活动,积极承办国际级、国家级和京津冀冰雪项目赛事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嘉年华和群众冰雪健身体验活动。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将冰雪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举办大中小学冰雪运动联赛。开展社区冰雪运动会和乡村冰雪体验活动,全面实现150万人参与冰雪运动。完善冰雪运动社会组织,建立评价机制,重点扶持一批积极作为的冰雪体育社会组织,到2025年,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00人。〔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旅文广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妇联、市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依托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省自行车训练中、奥体中心等国内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积极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依托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开展帆船帆板、高尔夫、马术等体育项目,不断延伸“体育+旅游”融合,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体育休闲产业。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国际化为标准,以项目为载体,支持做强乔氏台球、航轮自行车、首钢赛车谷、北戴河新区航海等体育产业。大力培育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体育旅游、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市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形态,支持体育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资源规划局、市旅文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强体教融合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行动计划,开展万名学生冰雪体验活动。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一校一队或一校多队,推进市队校办。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加大对乡村学校体育投入力度,缩减城乡学校体育环境差距。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进赛事共办、赛事分级办跨区域办,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各类体校建设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建立教师、教练双贯通制度,加强对体育教师、教练员常态化培训和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技能培养。大力发展和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成立市、县(区)青少年体育协会,引导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完善体育特长学生升学、体育教师激励和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深化体卫融合发展。全面落实《河北省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建立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实现体育健身与养老、保健、康复、医疗等融合发展。加强体卫融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体卫融合专家团队,编制《运动伤病防治和体质健康指导手册》,为不同人群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推动体卫融合服务向基层延伸,鼓励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到2025年,市、县两级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实现全覆盖(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教育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推进体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和建设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全力营造“一带两线多点”全域、全季、全人群的体育旅游格局。利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奥体中心、山海关文体中心、晨砻体育馆、西环体育公园、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公园、北戴河全民健身中心(轮滑馆)、北戴河新区恒博华贸网球中心等场地、场馆资源,完善提升城市区自行车、徒步健身绿道,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打造“城市健身带”。依托我市的山地、丘陵、海域、沙滩、温泉等自然资源,加大“山一线”“海一线”开发力度,以长寿山、角山、联峰山、天马山、碣石山、鲍子沟、祖山等为一线,以山海关老龙头、秦皇岛港、北戴河海滨、南戴河海滨、北戴河新区黄金海岸为一线,大力发展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海上运动、沙滩运动等项目,促进健身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旅游文广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加强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宣传。依托赛事活动举办展览、论坛、嘉年华等各类文化活动,推进北戴河太极拳、昌黎地秧歌、卢龙舞龙舞狮、青龙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挖掘、整理和推广,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承。坚持正面宣传和舆情监控,培树一线典型人物,持续推进“最美体育人”宣传报道。开展体育名人进社区、进校园公益活动,加强运动员和青少年体育道德教育,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用好科学运动积分体系,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建立体育“三微一端”宣传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传播手段在弘扬体育精神中的推动作用。(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旅文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全民健身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府部门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体育社团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纳入本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年终考核。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运营、公益健身服务体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全民健身投入。(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督查评估。将全民健身工作业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督查督导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本级全民健身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指导,秦皇岛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成效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将评估情况报告本级政府。积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监督,对全民健身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责任部门:市体育局牵头,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