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向我市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感谢我市在冬奥会周期内国家队驻训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经积极争取冬奥会闭幕式展演任务,我市成为冬奥会开闭幕式最大的演职人员团体提供城市及展演人数最多的京外城市。
一、 主要成果
多年来,市体育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高质量完成秦皇岛训练基地冬奥国家队驻训、转训属地保障任务。2020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布置的30余支国家队转至我市训练,市体育局会同有关单位积极作为、倾力相助,圆满完成保障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发来感谢信,秦皇岛基地被列为国家队封闭备战训练基地和境外归国国家队的集中隔离观察点。在北京冬奥会周期内(2018-2022)我市累计接待24支、88批次冰雪项目国家队,共3575人次驻训,创造了秦皇岛基地成立以来历届冬奥会备战周期服务保障项目、队伍、人数、天数的新高。市体育局积极跑办,确保技巧滑雪训练场地改扩建项目提前投用,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抢出2个训练备战周期,助力徐梦桃、齐广璞等国家队员夺冠。
勇于担当,积极争取冬奥会闭幕式展演任务,组织选拔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450人,作为冬奥会闭幕式部分班底人员,承担从闭幕式开场到尾声全过程环节任务。我市成为冬奥会开闭幕式最大的演职团体及展演人数第二的提供城市。同时,向北京冬奥组委争取同意在我市设立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将市人民广场命名为冬奥文化广场,将秦皇半岛第二社区命名为冬奥文化社区。人民广场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北京冬奥组委的设计验收的冬奥文化广场。
二、主要做法
(一)聚力保障转训驻训,助力冬奥争金夺银
锚定打造训练之城定位,积极发挥沟通协调优势,长期紧密关注国家队驻训需求,会同市有关单位为国家队奥运备战筑牢防疫堡垒,高质量保障属地后勤工作。一是建立联席制度,切实做好防控工作。疫情爆发前期,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将包括在国外驻训的共计三十余只国家队转至我市训练。由于市场部分供应明显不足,疫情防控应对经验欠缺,市体育局联合海港区等十余个市有关单位建立国家队转训工作联席会制度,克服困难从防疫物资、交通住宿、医疗卫生、景区疗养等各方面予以最大支持,圆满完成“防疫情、保备战、保北京”重大任务。属地保障工作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书面表扬,此后,秦皇岛基地被列为国家队封闭备战训练基地和境外归国国家队的集中隔离观察点。二是发挥纽带作用,积极跑办项目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于2018年在我市启动技巧滑雪夏训场地改扩建项目计划,为破除工作梗塞,市体育局成立专班,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为项目前置手续审批作了大量工作,缩短了审批周期;最终项目提前投入使用,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抢出了2个训练备战周期,此项工作为国家队夺冠做出了突出贡献。三是增强服务意识,筑牢训练之城口碑。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部门联系,在北京冬奥会周期内(2018-2022),市体育局会同市相关部门配合秦皇岛基地累计接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越野滑雪、北欧两项、雪橇、单板U型场地、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等24支、88批次冰雪项目国家队,共3575人次驻训。
(二)聚力保障展演排练,冬奥展现河北风采
经过积极争取,冬奥会闭幕式演职班底人员从我市选拔,承担从闭幕式开场到尾声全过程环节任务,同时展现河北省的精神风貌。我市成为冬奥会开闭幕式提供最大的演职人员团体城市,和提供展演人员最多的京外城市。市体育局抓实做细选拔和彩排组织保障工作,当好冬奥“勤务兵”。一是加强选前组织。正式选拔前组织燕山大学等5所高校完成3000名大学生遴选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导演组来秦后在4天内完成450人(演员415人,带队老师35人)的招募工作。二是提供专用场馆。体育局系统克服省运会备战压力,腾空市重点业余体校乒乓球、排球、篮球、冰壶、羽毛球、排球6个训练场馆作为排练场所使用,并协调奥体中心提供体育场、体育馆作为合排场地。三是做好安保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对参加人员严格政审;详细安排学校到训练馆点对点交通服务;强化保密工作,确保训练场所管控和展演人员保密教育。四是体现人文关怀。为学生及带队老师购置了意外伤害险,配备了训练服(卫衣、裤子、鞋)、医疗防疫包,在排练期间负责三餐和饮水、牛奶,尽最大努力做好学生排练的后勤保障工作。